先立后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先立后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解读④
本报记者 张文婷 王建
能源领域是降污减排的主战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立足我省能源资源禀赋,提出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供应保障。
“《行动计划》对山东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明确的规划,有目标、有步骤,思路清晰。”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周勇表示,从碳中和长期战略考虑,未来能源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核能、储能组成,加上小部分配备二氧化碳捕集和贮藏设施的煤炭清洁热电联产能源设施,山东近三年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方面重点发力,既有创新性,也有前瞻性。
《行动计划》提出,坚持海陆并进、集散并举,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基地化、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在海阳市,省内首批海上风电项目之一的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工程,自2021年并网发电以来,已稳定运行一年有余。依托半岛南3号风电场,全省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示范项目建成,并发出了全球海上漂浮式光伏第一度电。“我们将打造海阳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基地,构建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探索多渠道绿电转化新模式。”国家电投山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海村表示。
推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山东将聚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作用,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规模化跃升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在大规模风光基地、特高压落点等重点区域实施一批新型储能示范工程,不断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近日,文登抽水蓄能电站1号、2号机组顺利投产发电。电站机组投运后可承担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任务,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威海市有基础、有优势,我们将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隋同朋表示,将加快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国和一号”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华能核电扩建、乳山半岛南和华能半岛北海上风电、HG32海上光伏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光伏等产业,抓好清华大科学装置、能源互联网等建设,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煤电的兜底保供作用仍不可忽视。根据《行动计划》,山东将加快煤电机组更新改造,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坚持‘一机一策’推进‘三改联动’工作,先后完成一期两台机组高背压改造、二期两台机组低压缸切缸改造,机组发电的热效率为43%,供热的循环热效率提升到95%以上,实现了冬季发电与供热的灵活转换,可为30公里外的济南城区供热。”华电章丘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永表示,作为济南东部重要的电源和热源点,公司将继续优化机组运行方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山东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电比例高,煤炭消费量大,压减煤炭消费是重中之重。“确保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供应,确保清洁能源对煤电的安全替代,确保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成本不会大幅度上升,实现‘先立后破’是关键。”周勇认为,《行动计划》充分考虑有效利用过去已经建设完成的煤电机组,尤其是有较大供热需求的机组,并让这些机组发挥一定作用后适时退出,此举对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一方面要深挖自身潜力,另一方面也要借助省外优质资源。《行动计划》明确,强化能源跨区域合作。努力扩大“绿电入鲁”规模,加强与送端省份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不断提高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适时启动新直流输电通道研究论证工作。到2025年,年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左右。
“深入挖掘省内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大规模外电尤其是绿电入鲁,加上核电的加快发展和热利用等,提升非煤能源比重,降低碳排放量,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先行区的形象和作用。”周勇表示,这其中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规模推动创新,牢牢把握这些关键要素,将推动山东加快建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数字之力擦亮浙江******
【乌镇实践】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刘习
“乌镇时间”再次开启,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展示活动”精彩亮相。活动中,“数字共富”“数智生活”“数字场景”三条展示线路勾勒出浙江农业、农民、企业的致富路,经济、制造、建造领域的大发展,以及民生、社区、生态、交通等的新成就。
在数字农业展区,一台农业机器人演示着如何高效快捷地为生猪注射疫苗,桐乡“兴羊富民”应用上显示出“数字牧场”的实时管理情况。“我们这个展厅集合了一块‘健康肉’和一只‘共富羊’。”数字农业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
在浙江桐乡华腾石湾未来猪场,基于5G通信技术和智能传感、饲养管理、巡检机器人等系统搭建的平台可以对栋舍内的生猪进行精准、高效管理。这些生产“健康肉”的生猪都会佩戴生物电子耳标,以实时监控体温、重量、运动量等数据。据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介绍,数字化和智能化养殖让华腾石湾未来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产量由18.5头提高到了26.5头,增效达43.2%。
“我们以1500元/亩的价格对附近300余亩农业用地进行流转,以人均5万元/年吸纳周边失地农民,实现65人再就业。”浙江华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IO姚雪飞说,“同时在牧场边构建猪舍里庄园,形成了‘观光+研学+体验+华腾猪肉产品+有机果蔬’的模式,合计平均每户增收10余万元,带动周边共同致富。”
共同富裕建设不仅仅是生活富裕,更是精神富足。在智慧文旅展区,观众排队体验VR眼镜带来的“穿越”:在虚拟空间中参观桐乡市乡村文化礼堂的老照片展。
“现在桐乡市176个行政村的文化礼堂都可以在‘浙里办’的‘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平台中查询、预约、参观。”桐乡市委宣传部数字文化专班负责人张潘丽边操作边介绍说,“平台上还可以根据人数和场馆大小进行入驻申请,现在已经有29支团队、280多名创客入驻。”
90后姑娘夏晓梅是非遗历本袋的创作者,她说:“改良后的虎型历本袋更符合当下的使用习惯和审美,变成3D数字藏品后,更是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现在,夏晓梅在桐乡市崇福镇五丰村文化礼堂创立了“晓梅工作室”,让更多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在嘉兴学院任教的外籍教师Kseniia专程来到桐乡市开发区(高桥街道)骑力村文化礼堂,通过VR技术与数字藏品布老虎“合影”。她说:“数字化的乡约礼堂让传统文化更有趣,文化体验也真实丰富。”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9日 10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